隨手拍。台北人的回憶練習
封面: Dog Eared Books
緊繃了十多天的心情,暫且拋開這幾日的詭譎矛盾,今天想用前兩周的SF隨手拍跟大家聊聊我記憶中的台北。
方才又從Zinio訂閱了52期的商周,完成手續後,點開前兩周已送達的Shopping Design. 這期的主題是 — [台北人]的創意練習。其實每期的內容都挺吸引我,但加上了”台北人“這三個字,肯定是更加分了。這期的內容讓我有好多話想說,是溫故知新,是自我剖析,更是對故鄉的思念。
台北對我來說,就是家裡的廚房,怎麼走,都能找到最熟悉的老味道。自有記憶始,假日跟著爸媽逛遍各大百貨成了周末的既定行程之一(因為我有個非常非常愛逛街+愛漂亮的爸爸)。那時最常去的是重慶南路書街那的力霸百貨,百貨樓上有媽媽最愛的港式飲茶,隔壁就是買琴譜的大陸書局,拐個彎就到了沅陵街,有媽媽最愛的世運麵包(豬血糕)。再往西門町前進些,中華商場還未拆除前,天橋下四十多年的成都楊桃冰,也是媽媽的最愛。中山堂是小時候最常看電影的地方,而博愛路上到中山堂間的一些小騎樓,都有著許多攤販販賣著許多小吃,有媽媽最愛熱呼呼的芝麻狀元糕。往圓環城門方向走去,巷內旁內的老字號– 鴨肉扁、老天祿、美觀園等,還有阿宗麵線的創始店。
當然,這只是一小塊的台北記憶餅。
南京西路,是開始建立我對於百貨公司的一個重要位置,之後便延伸成了歲月裡,對台北樞紐巷弄間的飲食記憶。那時並沒有太多的百貨公司,除了忠孝東路上的SOGO外,最熱鬧的應屬中山站的南西新光和力霸依蝶,對於那附近的味蕾記憶就沒那麼深刻,除了寧夏夜市。
往東邊看去,頂好名店城是爸爸帶我認識東區的第一樣記憶,那代表著當時的舶來品。
爸爸說,那兒小店不少商品都是老闆自己進口回台灣,和一般市面上的比較不同,地下室大排長龍的紅油抄手(現為美景川味小吃)也是爸爸帶我們去排隊候位。接著的熟悉場景,就直接從國高中銜接,一直到畢業後,自己在216巷住了六七年,每間小吃店到轉角超商的老闆娘,無一不熟識,唯一麻煩的大概就是停車的問題。
我們一家從小最常出沒的地點 — 天母。
提到天母絕不能不提 – 方家小館。這間從幼稚園吃到現在都無法忘懷的菜肉蒸餃,至今仍是我們全家人的最愛,還有爸爸必點的醉元寶;而絕對不能忘的是,現已遷至南崁的茉莉漢堡。當時的中山北路七段正值蓬勃,各國服飾奇異怪店皆有;現今的好丘,當時則是我們偶爾會走訪的溫莎小鎮(餐廳),一旁的Häagen-Dazs依舊亮麗,但如今天玉街裡的樣貌早已改朝換代好幾回。往日籍學校彎去,坐落天母西路和北路車水馬龍間的北平宋江餡餅的小米粥,是媽媽的最愛。一家人經常拜訪的大可汗蒙古烤肉,也早在近十年前便結束營業。永遠不會忘記的是,第一次和爸爸兩個人到天母西路剛開幕的瓦城用餐時,娃娃臉的爸爸和服務生開了個完笑:「這是我女兒(高中)不是小三。」
天母的沒落幾乎是在一轉眼間就到了頂點。但當地的居住環境品質,天母公園,在我心中依舊和民生社區並列第一,無論人口、車輛、步行距離,整理而言,比例數量都是最舒適、最剛好的,所以愛店Zabu也就從師大遷至坡上再次落腳。至於方才提到的台師大或往中永和方向,除了家裡公司搬至大安森林公園附近那陣子外,那算是童年較少回憶的區塊,連至今唯僅吃過一次的鼎泰豐記憶,也就在永康街總店排隊的那回兒了,至此,便不願意再人群中爭位。
這期[台北人]的創意練習裡,陳俊霖導演說「台北的夜晚很浪漫」,是的,台北夜晚閃爍著的霓虹,不只浪漫,更有著更多空間,讓人能把內心所想的,都能在這夜裡釋放。
一直很喜歡陳俊霖導演的靦腆害羞,但總在他面對鏡頭闡述著每次對於作品想法的好奇與堅定,就像他拍的第一部電影「一頁台北」,選了最代表台北的不夜城 — 敦化誠品。至今,雖然有了多元文創的松菸誠品,也有商場性較強的信義誠品,但我相信,對於土生土長的台北人來說,敦南誠品在我們的心裡,有著絕對無法備取代的”味置“。(但我仍較喜愛沒有更改動線空間前的老敦化)
躍進而立之年,台北的變遷又更以倍速地蓬勃繁盛。
各式特色的咖啡廳、各國料理雨後春筍猛是暴芽,得利者當然是我們這些小老百姓,能待的地方多了,城市的藝術氣息也提升。除了學生時期常去的MOCA外,其實對於後來引進的許多各式多元性策展,之對台北人,我想大多興奮且期待。期待有天台北能成為一個充滿文藝氣息卻也變化萬千的尖端城市,即便其中夾雜些真偽,畢竟都是真假過程中的真實呈現。
有趣的是,至今對於所謂的創意或藝術,我仍感到困惑。或許是自己天資欠缺,就算念了設計,作了空間,甚至後來不務正業去了,但我仍就對於不需要聽導覽而能看完所有展覽的人深感欽佩。也許只有我,極有可能把藝術家想表達的大象看成猴子,大概就像,能把向日葵能看成香蕉的意思差不多。太欠缺藝術氣息。
突然想記錄下台北的回憶,起因於,自己喜愛的作家之一葉怡蘭在此期刊中提及:「和台北咖啡迷們聊起台北以外的、中南部的咖啡,偶爾總會感受到微微一股奇妙莫名、似覺遠遠不如的輕蔑….」。不知是否因太過土生土長的冥頑,內心總想為身為道地台北人的自己,說些什麼。
三十多年來,對於許多中南部人對於台北人的現實冷漠等評語,其實早已指不胜偻。雖是甚多,但若說無感,也絕非如此。曾有個朋友和我提過,他認為他們台南人是非常特別的一群人,他們對於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都有莫名強烈的認同感,那是別人不能理解,也是他引以為傲的。同樣的,台北人也是啊!
我並不確切了解,到底今台北有多少人是外來人口(生活工作),所以每逢過年總像空城。台北本不是個讓人能感受到有許多熱情或非常和善的地方,相反地,人性可能較黑暗的現實面,也許我們都比同年齡的孩子更早得接受面對;為了生存、為了保護自己,我們或許也得比其他城市的孩子更早認清現實,失去了該有的單純,但,我們沒得選擇,這或許也是我們努力在這過程中,無形衍生出那奇妙莫名地優越感。因為,若我們不努力,很快就會在被遺忘在消失的盡頭;若我們也能穿著拖鞋輕鬆地走進咖啡廳,我相信大家也都願意,但,很多時候,不也是那些表像的東西,才因此讓其他城市的人,拼了命地擠進這步調似乎永遠難以慢下的城市。這些,絕非那些有幸能在單純熱情城市成長的南部孩子們,能夠完全體會的。
但,若有機會重新再選,我依舊會選擇這有些壅擠、殘酷、帶點冷漠卻又現實的城市,做為我一輩子的故鄉。因為它的浪漫,是我戴上耳機,努力穿梭街道騎樓,撇開壅擠人群,一步步踏出,才見著地。
關於這次隨手拍,沒有既定主題,是心情,也是生活。
封面的Dog Eared Books 書店算是SF挺有特色的書店。大片方格玻璃窗,陳列的書本一目了然,櫥窗上的字體顏色可愛清楚卻不搶戲,而我最愛的是– 靛綠色框架中間,用壓克力畫上滿滿 地一本本書籍。遠看只不會發現它的細緻,近看則會想知道,到底書側上的書名是真的,還是假假。(文章底有附照片)
#11 Four Barrel Coffee 手烘咖啡夠+手沖咖啡處
最後附上我喜歡的導演陳駿霖的五分鐘電影 —